其實我喜歡寫日記的習慣,從國小六年級就開始了。
也不知道當時是誰送我一本日記本的,總之那是一本粉紅色、旁邊附有一個鎖的日記本。雖然國小、國中時我們都被規定要每天寫日記給老師看,可是我也只是虛應故事隨便抄個文章而已。然而自從拿到那本粉紅色日記本後,我就開始很認真地寫兩本日記,藍色的那一本是給老師看的,粉紅色的那本,是給自己看的,寫滿了當時與班上女同學之間的相處(國、高中班上都沒有男生)或者少女的煩惱(?)。即使我的房間抽屜都沒有鎖,而且後來也發現不管買哪本日記本,日記本所附的小鑰匙似乎都可以共用,然而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魔力,在這樣的不安全感下我還是繼續寫些風花雪月的事。粉紅色日記本寫完後,我又再接再厲寫了四、五本。
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在美國念書。在美國買不到有附鎖的日記本,我改買了博物館gift shop裡賣的以畢卡索和馬蒂斯的畫做封面的筆記本,我還會以不同顏色、粗細的筆以工整的字寫,一邊又在當天的page黏上當天去的球賽的票、電影票、展覽票或者餐廳的名片。前幾個月家裡在重新裝潢,再加上這幾年陸續把我在國外租屋時裝不下的東西全部都塞回台灣的家裡,經年累月下來積了太多東西,我才開始動手整理以前的信件和日記本。這就使這麼多年沒有開封的日記本又重見天日。我隨手一翻,噁,我以前怎麼盡寫些噁心的東西呢?這些東西是沒有辦法流出去的啊,不但不能給我爸媽看(他們搞不好都看過了),不能給H看、不能給我將來的小孩看、更不能給收垃圾的人看。於是除了在美國寫的兩本捨不得丟以外,其餘的都給徒手撕成一片片。
除了自己寫的日記以外,在高中和大學時,也有團體一起寫日記的經驗。升高三的暑期輔導時,有天中午忽然被班上的好友拉去跟一幫不認識的高一、高二學妹打籃球,沒想到這球一打下來,與那一幫不認識的學妹們竟成為好友。高三上時每天中午打三對三變成highlight of the day。不但高二學妹上完家政課時,總會乖巧地把她們才剛做好的食物端到四樓來給我跟班上的好友吃,也不知是誰的主意,大家開始輪流合寫一本日記本,在上面塗鴉說彼此的笑話,還規定不可以把日記本帶回家過夜。當時這幫學妹帶給我面對聯考的壓力以外的另一個開心的世界,我常在班上一邊看日記本一邊癡癡地傻笑,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時幾個津津樂道的小笑話。
沒想到上了大學後加入國樂團,很意外地發現社辦裡居然也有一本可以讓大家隨便寫的日記本。大一的我剛進去時還怯怯的,後來終於也不顧一切開始寫了我的第一篇日記,後來還因為嫌簽名太麻煩,給自己取了英文縮寫的代號。到後來寫多了之後,甚至連代號都不用寫了,大家已經熟到只要看這個人的字就知道這篇的作者是誰了。這個日記本也是備受大家寵愛,只要一進社辦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日記本在哪,先埋頭看看上面有什麼新的update其他的事再說,還有一邊團練一邊偷看日記本的情況發生。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大家一起合寫的日記本真的真實記錄了當時大家青澀的歲月啊。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很多當初結伴一起打球、團練的朋友們也紛紛失去了聯絡。只是不知道當時的那些日記本,現在流落到何處?大家都還好嘛?
現在畢業很多年,再也沒有可以跟大家合寫的日記本了,然而取而代之的,是msn、是個人的blog、是facebook、plurk或者twitter等等可以讓個人暢所欲言的工具。而我,也在blog上找到我的天地。其實在blog上發表自己的想法,然後眾好友留言寫comment,不也跟以前寫日記本,然後有人在下面comment的感覺很像?
也不知道當時是誰送我一本日記本的,總之那是一本粉紅色、旁邊附有一個鎖的日記本。雖然國小、國中時我們都被規定要每天寫日記給老師看,可是我也只是虛應故事隨便抄個文章而已。然而自從拿到那本粉紅色日記本後,我就開始很認真地寫兩本日記,藍色的那一本是給老師看的,粉紅色的那本,是給自己看的,寫滿了當時與班上女同學之間的相處(國、高中班上都沒有男生)或者少女的煩惱(?)。即使我的房間抽屜都沒有鎖,而且後來也發現不管買哪本日記本,日記本所附的小鑰匙似乎都可以共用,然而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魔力,在這樣的不安全感下我還是繼續寫些風花雪月的事。粉紅色日記本寫完後,我又再接再厲寫了四、五本。
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在美國念書。在美國買不到有附鎖的日記本,我改買了博物館gift shop裡賣的以畢卡索和馬蒂斯的畫做封面的筆記本,我還會以不同顏色、粗細的筆以工整的字寫,一邊又在當天的page黏上當天去的球賽的票、電影票、展覽票或者餐廳的名片。前幾個月家裡在重新裝潢,再加上這幾年陸續把我在國外租屋時裝不下的東西全部都塞回台灣的家裡,經年累月下來積了太多東西,我才開始動手整理以前的信件和日記本。這就使這麼多年沒有開封的日記本又重見天日。我隨手一翻,噁,我以前怎麼盡寫些噁心的東西呢?這些東西是沒有辦法流出去的啊,不但不能給我爸媽看(他們搞不好都看過了),不能給H看、不能給我將來的小孩看、更不能給收垃圾的人看。於是除了在美國寫的兩本捨不得丟以外,其餘的都給徒手撕成一片片。
除了自己寫的日記以外,在高中和大學時,也有團體一起寫日記的經驗。升高三的暑期輔導時,有天中午忽然被班上的好友拉去跟一幫不認識的高一、高二學妹打籃球,沒想到這球一打下來,與那一幫不認識的學妹們竟成為好友。高三上時每天中午打三對三變成highlight of the day。不但高二學妹上完家政課時,總會乖巧地把她們才剛做好的食物端到四樓來給我跟班上的好友吃,也不知是誰的主意,大家開始輪流合寫一本日記本,在上面塗鴉說彼此的笑話,還規定不可以把日記本帶回家過夜。當時這幫學妹帶給我面對聯考的壓力以外的另一個開心的世界,我常在班上一邊看日記本一邊癡癡地傻笑,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時幾個津津樂道的小笑話。
沒想到上了大學後加入國樂團,很意外地發現社辦裡居然也有一本可以讓大家隨便寫的日記本。大一的我剛進去時還怯怯的,後來終於也不顧一切開始寫了我的第一篇日記,後來還因為嫌簽名太麻煩,給自己取了英文縮寫的代號。到後來寫多了之後,甚至連代號都不用寫了,大家已經熟到只要看這個人的字就知道這篇的作者是誰了。這個日記本也是備受大家寵愛,只要一進社辦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日記本在哪,先埋頭看看上面有什麼新的update其他的事再說,還有一邊團練一邊偷看日記本的情況發生。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大家一起合寫的日記本真的真實記錄了當時大家青澀的歲月啊。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很多當初結伴一起打球、團練的朋友們也紛紛失去了聯絡。只是不知道當時的那些日記本,現在流落到何處?大家都還好嘛?
現在畢業很多年,再也沒有可以跟大家合寫的日記本了,然而取而代之的,是msn、是個人的blog、是facebook、plurk或者twitter等等可以讓個人暢所欲言的工具。而我,也在blog上找到我的天地。其實在blog上發表自己的想法,然後眾好友留言寫comment,不也跟以前寫日記本,然後有人在下面comment的感覺很像?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