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977.JPG

第二天,我們從高雄出發後來到三地門,原本是想要去文化館看一看,沒想到關門,不知道該往哪裡去的時候,外公問到了一個很熱心的人,

他跟我們介紹說其實瑪家鄉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更大更有看頭,於是我們就決定先去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中午再回到三地門吃飯。

後來才發現,其實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距離三地門也不過八分鐘的車程,我們先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停車場停好車,接著就要等著園區的接駁車載我們進到園區裡面了。

 

IMG_7016.JPG

園區裡面的候車亭都做得好有味道。

 

IMG_7011.JPG

從這個地圖可以知道,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分成幾個區:瑪卡拉汎區,巴拔谷灣區,塔瑪麓灣區,娜麓灣區,還有富谷灣區。

每一個區域都隔得很遠,要當作健行散步也是可以,不過還是坐接駁車最方便(接駁車大約每20分鐘一班)。

 

IMG_3073.JPG

接駁車來囉!好豐富的色彩跟圖案。

 

IMG_3115.JPG

看起來每一種接駁車的圖案都代表不同的原住民族。

 

IMG_6982.JPG

坐上車囉,耶!

 

IMG_6986.JPG

沿途的景緻,有很多原住民族的藝術雕刻。

 

IMG_7013.JPG

IMG_3082.JPG

我們首先來到排灣族瑪家社頭目住家。

頭目住家前面有寬廣的前庭與司令台,頭目住家屋簷下與門楣處都有雕刻圖紋。

 

IMG_3086.JPG

裡面不能拍照,但是可以入內參觀。

 

IMG_6997.JPG

還有免費的圖騰貼紙

注意:男生的圖騰位置和女生的位置不一樣喔。

 

IMG_7006.JPG

鄒族達邦社家屋。

達邦社家屋以竹材為牆壁,以茅草遮蓋屋頂。

 

IMG_3099.JPG

室內中央為火塘,火塘上方是置物架,角落是以竹牆隔開的床。

屋內有兩個穀倉。

 

IMG_7004.JPG

IMG_7010.JPG

接著是布農族梅山社家屋。

主要建材是檜木,壁面與屋頂皆為檜木製成,裡面總共有八個寢室。

左,右兩側的牆邊個開一個窗戶,是照明的主要來源,兩個窗戶下面都設有爐灶,是家人用餐聚集的場所。

穀倉位於屋內後方,是一個長條形的空間,佔了整個屋子三分之一,掛滿了小米與玉米。

 

IMG_3118.JPG

彩虹吊橋。

 

IMG_7018.JPG

八角樓特展館。

正好在展覽阿但的雕塑故事。

 

IMG_7017.JPG

IMG_7025.jpg

整體來說,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非常大,每一個區間隔也頗遠,還有琉璃珠DIY,文化體驗活動,樂舞表演等等,可能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才能細細品味。

很可惜也許是宣傳不夠的緣故,這裡觀光客太少,有點浪費了這佔據了一個山頭的文化園區。

個人覺得比美濃的客家園區有看頭多了,至少這裏沒有美濃那麼觀光化。

這裡的門票錢也不貴,全票150元,老人小孩都有打折,真的非常推薦大家來這裡玩,可以深入了解台灣的原住民族文化。

 

IMG_7042.JPG

不過我們沒有一整天的時間,只好很快的出了園,在園區門口走路兩分鐘的地方,就是山川琉璃吊橋的入口。

山川琉璃吊橋是連結三地村與瑪家鄉北葉村的觀光吊橋,全長262公尺,高度45公尺,

以原住民琉璃珠作為意象,兩邊有原住民百步蛇圖騰。

 

IMG_7048.JPG

IMG_7045.JPG

橋身的琉璃珠。

 

IMG_7053.jpg

IMG_7052.JPG

IMG_7051.jpg

IMG_7059.JPG

然後,中午的時候,我們又回到三地門吃原鄉土雞城啦。

話說這間餐廳婆婆已經帶我們來了至少三次?

婆婆帶我們來的,絕對有品質保證的,這次正好帶爸媽來嚐一嚐。

招牌的九尾雞湯一定要點的。

 

IMG_7058.JPG

炒綜合溪蝦溪哥,檳榔花。

 

IMG_3141.JPG

室外用餐看到的景色。

 

IMG_7056.JPG

小寶還看到了stick insect。

 

IMG_7060.JPG

用完餐後,我們接著來到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IMG_7061.JPG

IMG_7062.JPG

二樓還有一整間給小孩遊戲的區域,要拿證件去換卡片,裡頭有很多需要刷卡片才能玩的互動設施喔。

 

IMG_7063.JPG

 

IMG_7065.JPG

電腦教做竹簾。

 

IMG_7066.JPG

阿弟不會玩互動設施,玩玩溜滑梯也是不錯。

 

IMG_7069.JPG

擂茶。

最後,我們的兩天一夜南台灣行就到此告一段落,台灣真的還有好多的地方等著我們發覺呢!

arrow
arrow

    Debor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